瀏覽:1806次發布時間 : 2015-06-26《芬蘭道路:世界可以從芬蘭教育改革中學到什么》
《芬蘭道路:世界可以從芬蘭教育改革中學到什么》(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講述芬蘭教育改革故事,系統、清晰地闡述芬蘭教育創新之道的書。由芬蘭知名教育學家帕思·薩爾伯格撰寫、臺灣學者林曉欽翻譯的。這部書,向我們打開了一扇認識芬蘭教育的窗口,臨窗眺望,我們可以欣賞芬蘭教育的亮麗風景,一覽芬蘭教育的創新之路。正如作者本人所言:“這本書的主題是芬蘭和芬蘭人如何將他們的教育體制從20世紀80年代表現庸俗的系統轉型為現在這個杰出的典范。”
芬蘭是個北歐國家,其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都不算大,自然資源和氣候環境也算不上優越,且經歷過戰爭的創傷,但在經濟發展,尤其在教育發展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歷次國際學生評估中(PISA),芬蘭學生的成績不僅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一直保持全國學生成績校際差距最小和個體差距最小的紀錄。芬蘭教育如何成功轉型?又如何獲得現在這樣杰出的表現?芬蘭教育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改革與創新之路?
見賢思齊與建構教育夢想
在全球化背景中,芬蘭人正視自身教育發展存在的差距,虛心向教育表現優秀的國家學習。和許多其他民族一樣,芬蘭人具有見賢思齊的良好素質,同時他們更以平靜理智的心態去思考如何見賢思齊。芬蘭人在思考如何見賢思齊的過程中,建構起獨特的教育夢想。這種夢想將吸納先進的國際教育理念和維系珍貴的傳統精華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他們在以開放的胸懷吸納先進的國際理念之時,決不盲從與隨波逐流,甚至在某些方面敢于與國際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背道而馳;另一方面他們極其珍視本國的教育傳統,努力思考“如何從其特有的教改傳統中看待外部的建言”。因此,芬蘭教育之夢,既具有鮮亮的國際性又具有濃郁的本土性,展現出二者的完美結合。
對信任合作重視遠勝于競爭
芬蘭創新教育體系所使用的政策,不同于眾多以“市場”為導向的國家。其政策的核心基質是主張信任與合作。在芬蘭人看來,良好的教育體系,不應該一味地追求競爭或鼓勵競爭,而是主張信任、合作和共享的責任心。他們對信任與合作的重視遠勝于競爭。芬蘭所實施的教育政策,旨在使整個教育體系內彰顯一種信任與合作的文化。這包含政府對學校的信任,學校對教師的信任,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包含政府、學校、社區、家庭、教師、學生等各種教育利益相關者的緊密合作。這種信任與合作,凝結其共同的責任心,從而使每所學校和每所學校中每位個體,都能自覺而愉悅地擔當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使命。“芬蘭能夠成為教育典范的國家,原因在于它的教育體系不仰賴評鑒、標準化課程、高風險學生測驗等影響學生未來甚巨的關鍵測驗制度與成績責任制度。”芬蘭的教育體系沒有嚴苛、僵化的評價制度,不使用任何外部的標準化測驗考試,也不會對外公布每所學校和每位學生的表現差異。它充分信任教師,讓教師自主地進行課堂評估,或者偶爾地舉行一些常態性的全國抽樣評估。芬蘭是對學生實施考試較少的國家,同時也是學生“最少家庭作業時間”的國家。其結果,卻出現了“考試愈少,學得愈多”,“教得愈少,學得愈多”的“悖論”。這種所謂的“悖論”,恰恰表明在教育系統內建立信任與合作關系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因為它消解了由于激烈的考試競爭所導致的焦慮與緊張。正如本書作者指出的那樣,“在芬蘭教育體系追求良好表現的過程中,輕松的學習文化,不懼壓力的教育環境,確實厥功其偉”。
教師是人人心中的夢想職業
書中的第三章集中展示了芬蘭教師的優勢。芬蘭教育最大的優勢或許是教師的優勢。芬蘭教育的成功轉型與擁有優質的教師密不可分。在芬蘭,教師職業變成了非常崇高的職業,成為最吸引年輕人的職業。“芬蘭媒體經常針對后期中等教育畢業生進行職業志愿調查,在這些調查結果中,教師經常獲選為最受推崇的職業,甚至勝于醫師、建筑師與律師,成為人人心中的夢想職業。”芬蘭的教師職業,也成為男女青年眼中最熱門的配偶職業。芬蘭對教師入職有較高的要求,即使是成為一名小學教師,也必須擁有至少一個碩士學位,同時也鼓勵小學教師獲取博士學位。芬蘭人堅信:“好的老師,偉大的學校。”芬蘭擁有優質的師資培訓系統。這一系統的突出特點是:讓最有才能的學生從事教育,實現專業學系和教育學院之間的緊密合作,實施研究導向型的師資培訓。由此,我們可以認識芬蘭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具有前沿性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規劃。
在芬蘭,彰顯教師優勢的另一重要方式是鼓勵教師的教學自主,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讓教師能夠具有創意地開展工作。芬蘭教師在教育體系中可以自由且廣泛地應用專業知識與判斷,可以全權處理課程大綱、學生評量、校園改善及社群參與,擁有“更多堅持己見的自由與權利”。芬蘭的教育體系沒有嚴苛的教師考評制度,決不可想象用學生成績表現決定教師薪資或獎勵。芬蘭教師珍視這份職業擁有的專業自主、名譽、尊重與信任,由此也能自覺地履行這份職業的道德要求與使命。
系統的關懷與實現教育平等
教育平等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有主題,芬蘭也不例外。芬蘭對教育平等的追求,更具有系統性的思路與措施。首先,芬蘭大力推進公立學校的建設,讓公立學校“成為一個社會最平等,也是善良生活的核心基礎”。推進公立學校的建設,旨在強化政府對于發展教育的義務與責任,使政府更好地成為推進教育平等的責任主體。其次,努力實現校際平等和教學質量的平等。校際差距最小,已成為芬蘭教育的成功之處,也成為芬蘭教育的重要特色。非但如此,芬蘭教育也實現了高質量的教學平等。這表現在芬蘭教育“不僅帶來良好的學習效果,更同時讓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都能在每一個細微的學生能力評比中,孕育出平等的教育使命”。再其次,芬蘭的教育平等,還突出表現在極端重視和關注特殊教育,關注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芬蘭綜合學校體系中的一種主要元素是創造性的關懷,照顧那些特殊教育的學生。”學校應特教學生的需求,提供教育與心理服務,努力提供個人化的、適切的專業支持與幫助。芬蘭的中小學校也是一種包容性學校,在學校中特教學生得到特有的關懷,他們與其他所有同伴一起幸福快樂地成長。
以上四個方面闡述了《芬蘭道路》的主體內容,從中我們可以認識芬蘭道路的樣態與特色。《芬蘭道路》的作者帕思·薩爾伯格成長于芬蘭的教育世家,長期任職于芬蘭教育與文化部,參與組織領導芬蘭的教育發展與創新。帕思·薩爾伯格也是數個國際組織和咨詢公司的專家,曾服務于世界銀行總部以及歐盟委員會,且擔任重要職務。正因為帕思·薩爾伯格先生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經歷,成就了這部書寬闊的學術視野和良好的學術品格。如同芬蘭教育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一樣,這部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教育圖書,已榮獲2013年美國格文美爾教育獎,并廣被譯介,成為一部具有國際影響的教育著作。我們可以從芬蘭教育改革中學到什么,相信大家讀后會有所認識與思考。(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