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簡介:
鄭永年,中國問題專家,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執教北大,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國際中國研究雜志》(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
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系研究。近年來,先后出版專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來三十年》《不確定的未來》《技術賦權:中國的互聯網、國家與社會》《中國的“行為聯邦制”:中央-地方關系的變革與動力》《保衛社會》《通往大國之路》《改革及其敵人》等。先后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如在《比較政治研究》《政治科學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內容簡介:
中國的發展,有其自身的邏輯。這個邏輯,即中國模式,探討的是中國發展與改革的經驗。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深化,中國模式的問題在今天再次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國際層面,中國發展和改革的現狀已經產生了兩個全然不同的預測,一個是“中國世紀”來臨,另一個是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已經進入“殘局”。
那么,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究竟會是什么樣的呢?中國之所以是中國,究竟有沒有自己獨特的東西?一個國家總是有自身的發展邏輯,那么,這個模式是怎樣的?這個模式的內在和外在含義是什么?這個模式從何而來,往何處去?是即將進入“中國世紀”,還是中國的改革進入“殘局”?
只有通過觀察中國的實踐和中國的經驗,才能理解中國模式,也才能回答上述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數年里,《中國模式(修訂版)》作者鄭永年對中國的發展模式做了大量、深層次的觀察和思考,憑借其深厚的學術功底、獨立的批判精神,透過各種紛繁表象,超過各種政治化的主義紛爭,探求中國模式的核心,對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劣勢給予了冷靜、公允、堅實有力的分析和闡述。
《中國模式》一版出版之后即成為中央黨校的指定教材和《亞洲周刊》的2010年十大好書。此次修訂,新增十幾萬字內容,并對原有內容進行了細致的精簡,內容的更新超過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