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為了締造像“貞觀之治”一樣的盛世,把“開元盛世”延續(xù)到大唐的千秋萬代,他渴望征求全天下的人才,于是下詔,令四海之內(nèi)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全部匯集到京師參加朝廷對他們的選拔。
李林甫的畫像
然而當朝宰相李林甫卻害怕殿試時,那些有才能的人在皇帝面前指責他的失職和罪過,于是就向皇帝上表稱:這一次來參加朝廷選拔的人才當中,全部都是才能不過關的人,稱不上人才,如果把這樣的人拉到皇帝面前,恐怕會侮辱了皇帝的耳目。他對前來應試的人才故意刁難,把詩詞歌賦等統(tǒng)統(tǒng)過了一遍,篩選下來,竟然沒有一個人中選。 李林甫立即將此事向皇帝上報,并表示祝賀,聲稱“野無遺賢”。當今萬歲已經(jīng)把全天下的才人都網(wǎng)羅到了朝中,在民間已經(jīng)沒有一個人才了。而事實上,日后在詩壇上大放異彩,被稱為“詩圣”的杜甫也在這次選拔之列。杜甫三十歲離家,在長安困居十年,多次參加朝廷的應試,卻沒有一次考中。這就對李林甫聲稱的“野無遺賢”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是李林甫故意蔽塞了皇帝的耳目,還是唐代的科舉制度存在問題?這個答案恐怕人盡皆知了。 而在無數(shù)次政變和腥風血雨中登基的唐玄宗李隆基盡然相信了這樣一個天大的謊言,于是滿朝文武爭相慶賀。究其原因,是唐玄宗太過相信他這個所謂“正直”的大臣了。在李林甫拜相之后,極力巴結(jié)后宮勢力,打壓敢諫的忠臣,做到了真正的只手遮天。而他的“野無遺賢”,正迎合了唐玄宗求才若渴的心態(tài)。 就這樣,李林甫憑借著皇帝對他的信任,專權用事長達十九年之久,在他死后不久,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fā),“野無遺賢”的大唐王朝遭受了幾乎滅頂?shù)臑碾y。
來源: 武林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