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美]布魯斯·格林沃爾德(Bruce C Greenwald);陳宇欣 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6月
內容簡介
《增長的方法》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繼《不平等的代價》之后的重磅新書。
20世紀60年代,世界銀行建議韓國發展該國當時*比較優勢的農業。但是韓國政府沒有遵從這個建議,而是大力發展造船、汽車、電子工業,并使這些產業日后成為其支柱產業。
韓國當時的做法是,先封閉市場,通過自己的市場,累積自己的技術;在獲得一定的技術累積之后,再轉向出口,進一步搶占國際市場。韓國汽車業的關稅稅率在1985年還高達50%。這是看似放棄效率,但獲得了學習效應的典型例子。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新書《增長的方法》中提出的核心觀點是:在21世紀人類邁向知識經濟的過程中,一個“學習型社會”,即一個基于由學習得來的技術進步,而非強調資源累積的社會發展模式,對于持續的發展和增長尤為重要。
正如1987年諾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所說,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來自科技的進步和學習,這在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之后體現得越發明顯。內生性學習和知識生產帶來創造發明,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產品的豐富導致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社會進步更多地體現在對科技的學習和經濟發展的追趕,也就是涉及外部性學習。對于全體人類社會,知識的生產和外溢擴散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這就要求通過各種制度設計,比如恰當的獎勵政策、專利制度、投資政策等,創建有利于知識生產和傳播的學習型社會。本書以全社會為視野,從經濟學角度來考察學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可以給政策制定者們一個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