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晚間,位于北京市正義路2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摘牌。這意味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即將正式啟用。
此次摘牌代表著新中國建國后,擁有69年歷史的北京市政府辦公地址,正式告別歷史舞臺。1949年1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指揮之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發布布告宣告成立,葉劍英任主任。同日,華北人民政府下屬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葉劍英任市長。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將北平更名為北京,北平市人民政府遂更名為北京市人民政府。
據悉,于2018年11月15,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啟動了搬遷工作:首期啟動的可能是四套班子和四小部門的搬遷,合計將會達到2萬人左右的規模。陸續會推動超過40萬人正式入駐通州城市副中心。
網上有人這樣調侃:早上起來,發現北京市政府搬家的消息刷屏了。。該說的你們都說了,我就說一句吧。
1949年掛牌入住,2019年摘牌搬家,房屋70年產權看來是真的
一笑而過,之后卻難過得喘不過氣來,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智慧是何等的不值錢!
北京城沒有毀于戰爭,沒有毀于革命,而是毀于建設”。美國前總統卡特曾說:“我們有能力建無數座曼哈頓、紐約,但永遠沒有能力建第二個北京 。
當年傅作義怕毀了北京城,成為千古罪人,開城投降,使中共得以順利奪取政權!但那些以保護古城名義占領古城的人,并不愛惜古城!讓我們記住它們吧:中華門,1417年建,1959年拆。地安門,1420年建,1954年拆。崇文門,1436年建,1965年拆。東直門,1439年建,1969年拆… 全是幾百年的古建筑,怎能下得去手?許多年前,幾近絕望的梁思成跪抱城磚,仰望蒼穹,大放悲聲:“五十年后,你們會后悔的!”可50年后的2011年,他們沒后悔,他們把梁思成的故居也給拆了……
如果著名建筑專家梁思成的建議被采納,北京古城,會成為令中華兒女驕傲的建筑博物館。而今天,北京只能被迫遷府。50年后,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半個世紀后,驗證了梁思成對彭真說的話,“古城”北京已面目皆非。
圖為明朝中期所繪的《帝都圖卷》
北京,古今名城,多朝帝都,城市歷史幾可追溯至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重鎮,自春秋戰國時期被燕國立為國都始,先后稱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順天府等。遼、金、元、明、清等帝統時代,及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至49年后,北京均為都城。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皇家古建、四合院、胡同、京劇、特色小吃....讓北京為世界留下自己的獨有面孔。
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四套機構于2015年10月1日起,從市中心遷往北京市東部郊區通州辦公。一石激起浪千層。政客、專家、學者、商賈、百姓紛紛發話,對北京遷府一事多角度解讀。歷史學家、建筑學家、城市學研究者也追憶起,1949年建政時關于北京規劃的爭論。大家特別注意到最終建言失敗的著名建筑專家梁思成先生痛心疾首的預言:在這些問題上,我是先進的,你是落后的;50年后,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這是梁先生50年代初對北京市長彭真說的話。
50年早已過去,很不幸,梁先生一語成讖。如今的北京,沙漠逼近,河湖干涸、地下水枯竭、陰霾沙塵蔽日、交通令人絕望、人口畸形膨脹,古跡大量減少,文化不斷消失,城市功能低弱....北京后人來到這里,幾乎已認不出父輩口中的家鄉。
讓我們回溯到1948年11月,中央認為蔣介石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我們要把國都建在北平,我們也要在北平找到我們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群眾。在1948年3月王稼祥向中央建議幾個候選城市被否決后,北京最終成為首都。當時,梁思成作為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極力反對“蘇聯專家”以天安門為中心改造北京,建議完整保護北京古城,中央政府應搬到西部辦公。但是,這不可能!
梁思成護京夢碎
專欄作家馬鼎盛曾經撰文稱,49年建政之初,市長彭真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梁思成說:毛主席希望將來從這里望過去,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梁思成大吃一驚,他認為北京是古代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應該發展工業。最好像華盛頓那樣,成為政治文化中心。
后來,梁思成與南京中央大學建筑系教授陳占祥共同完成長達2.5萬字的《關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內容主要有兩條:一是主張全部保存城區所有的房屋,不同意在北京內城、外城建設新樓房和新工廠,舊城完全按原貌保存,使它成為一個歷史博物館;二是建議北京新行政中心建在月壇以西、公主墳以東一帶,以五棵松為中心建設一個新北京。形成一個多中心又有限制的市區,既保護了舊城,又促進各自區域內的職住平衡,降低長距離的交通量。史稱“梁陳方案”。
方案受到蘇聯專家的強烈反對。1949年劉少奇訪問蘇聯,請斯大林派專家幫搞市政建設。蘇聯人九月就來到北京,以莫斯科市蘇維埃副主席阿布拉莫夫為團長來了個17人的大團,其中有建筑、水利、下水道、道路方面的專家。
蘇聯人對美麗古城北京和完善的古代市政設施稱贊有加,一再說要保護、利用和發展古城。但他們卻在選擇北京政權行政中心設計地點上和梁、陳發生嚴重分歧,贊同建筑師朱兆雪、趙冬日的意見:以天安門為中心,向四周逐步擴建。稱,你們的黨中央和政務院已經在中南海了,天安門這一帶已經設了重要部門,高等法院、公安部、重工業部都在東交民巷,外交部在東單北邊,天安門已經是你們新的行政中心了。
蘇聯人還擔心北京沒有設計力量,施工力量很小,只會蓋平房和修房,蓋不了樓房。甚至抬出斯大林:莫斯科市的建設規劃和莫斯科行政中心是紅場,是斯大林親自規劃、親自定的。當年在蘇聯也有爭論,當時有人主張保存舊莫斯科,在城外另建新的中心,受到斯大林的嚴厲批評。
當時的北京市召集市政負責人和專家開會討論蘇聯人建議,除梁陳等少數人之外,竟得到一致通過。
于是,1950年2月,毛澤東批準了蘇聯老大哥提議改建、擴建北京舊城的方針,自此,古城北京浩劫開始,梁思成護京夢碎。
北京歷史可追塑到漢朝的鐘樓
梁思成痛心疾首,卻不甘心,上計不成只好取其中,利用自己名聲和關系四處奔走,試圖讓沒文化蘇聯專家下手輕點。不要拆毀幾百年的古城墻、古建筑、王府、牌樓、四合院、街巷胡同等和北京歷史文化有關的一切。但最終,這位耶魯大學教授、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設計諮詢委員會的中華民國代表,平津戰役中熱情幫助繪制北平古物保護地圖免受炮擊的愛國者,只留下梁思成哭古城墻、梁思成哭牌樓被責罵的辛酸故事。
1953年11月,北京市委決定,要打破舊的格局給與我們的限制和束縛,行政區域要設在舊城中心,并且要在北京首先發展工業。自此,北京古建筑開始被大規模地拆除。
當年梁思成認為,城門和牌樓、牌坊構成了北京城古老街道的獨特景觀,可以通過合理規劃加以保留。因此曾在國務院辦公會議上,和北京副市長吳晗爭得面紅耳赤。最后吳晗竟站起來說:您是老保守,將來北京城到處建起高樓大廈,您這些牌坊、宮門在高樓包圍下豈不都成了雞籠、鳥舍,有什么文物鑒賞價值可言!氣得梁當場痛哭失聲。
強拆北京舊城古建
■1952年8月,北京市各界代表會議召開,談拆除天安門旁邊兩側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的提案,梁思成與眾多委員發生激烈爭論。
主張拆除的理由是這兩門妨礙交通和游行隊伍。會上,有關部門找了很多三輪車夫來控訴三座門的血債,說他們多少人在這里出了交通事故,一定要把三座門拆掉。并說梁思成保護長安左門、右門的建議是“影響人民利益與首都建設”。結果經集體表決拆除二門。
■1959年打通時,長安街已有600年歷史。原來的街寬僅15米。1954年要拓寬長安街不少于100米。最終劃定為120米。梁思成說:短跑家也要11秒,一般的人走一趟要1分多鐘,小腳老太婆過這條街就更困難了。北京市規劃學會理事長趙知敬還道出了一個祕密:當時處于抗美援朝后期,從戰略上考慮,長安街被定為一塊板的形式,必要時可以起降飛機。
■內部知情人回憶:對于城墻,梁思成主張全部保留,它是國寶,不能破壞。梁思成建議在城墻上建花園,人們可以上城墻游玩,觀看北京四周美麗的風景....
1954年,中央決定拆除北京城墻,彭真非常慎重,沒急著拆。1958年1月南寧開會時毛問彭:開封城墻拆了很好,你們北京什么時候拆?彭說:我回去同市委合計合計。彭回來后因故又往后拖了。1963年北戴河會議時,河北發生特大洪災,死傷很多。河北官員匯報說,有的縣城城墻沒拆,城門一堵,洪水就沒淹進縣城。毛一聽說:看來城墻不僅在戰爭中起到防御作用,還有防洪的作用。城墻沒有拆的,以后也可以不拆。這樣北京城墻又保存兩年。
但北京古城墻終究在政治第一的作用下沒逃過厄運。1965年,因為搞戰備,需要修地鐵,一期工程拆了內城城墻的一部分。文革期間,地鐵二期內城城墻基本被拆除。改革開放后,修建二環路時,除保留正陽門、前門箭樓、德勝門箭樓和東便門角樓等幾座城門樓外,全部城墻慘遭拆除。
王軍在《城記》中痛述,二戰美軍轟炸日本時請教梁思成。梁劃出京都、奈良和大坂,標出古跡的方位,說這是人家的古城,別炸。于是京都三千宮殿寺廟,大大小小至今完好。建筑大師梁思成救得了日本的京都卻救不了北京的老城墻。它在戰火中奇跡般保存下來;然后在和平建設時期卻被毀掉。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說:如果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將是世界上惟一得以完整保留,規模最宏偉、氣勢最磅礡的歷史文化名城,就連今日之巴黎、羅馬也難以企及。
■1953年5月,北京開始醞釀拆除牌樓。梁夫人、著名建筑師、詩人林徽因當面指著吳晗的鼻子怒斥。那時她肺病已重,喉音嘶啞,但其神情與真心令在場者動容。林徽因還對彭真說:你們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后悔了,想再蓋,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
■1954年,因西單到新華門段路窄,影響游行隊伍通過,決定將金代建成的矗立于幾百年風雨之中的慶壽寺及雙塔夷為平地,原址上建起電報大樓。據說拆雙塔寺也有蘇聯專家的意見。
北京西長安街街景老照片。照片中右側的雙塔玲瓏秀麗,相挽而立。這就是曾矗立在西長安街電報大樓位置的雙塔慶壽寺。
雙塔存在的往昔,人們形容:早晨太陽似出似不出的時刻,站在西單牌樓東南角老長安戲院門外朝東看,就會看到兩座塔,一在路南,一在路北。這個因光學作用所造成的景像便是燕京十景之一的長安分塔。
當時梁思成曾勸說:像西長安街上金代的慶壽寺雙塔,為什么一定要把它拆掉?為什么不能把它保留下來,作為一個街心小綠地看一看。
雙塔慶壽寺分別建于1257、1258年,是兩位高僧海云、可庵的靈塔。九級塔稱“天光普照佛日圓明海云佑圣國師之塔”,七級塔稱“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1267年修建元大都南城墻的時候,因與雙塔慶壽寺發生沖突,元世祖忽必烈下旨:西南轉角城墻南移,“遠三十步環而筑之”,把雙塔慶壽寺保留了下來。
雙塔寺見證北京城從金、元、明、清,到民國袁世凱執愛政....史稱先有雙塔寺后有長安街 。明朝同科進士毛鵬、顧睹、劉題、田倫等四人在雙塔寺結盟,京戲《四進士》流傳至今。
■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初還幾乎保存完整的3000多條北京古城胡同,到90年代僅剩1200余條。后來胡同消失的速度更快。僅2007年9月,北京就有361條胡同同時在拆。胡同與四合院骨肉相連,胡同的消失就意味著四合院的消失。老舍兒子、作家舒乙說,胡同是北京的第二城墻。胡同的消失使得北京的古都風貌底色漸漸褪去。
■北京后英房元代住宅遺址復原。目前能夠考證到的最早的北京四合院只能追溯到安定門附近的后英房元代遺址,建筑界將它視為元代北京四合院的典型。
元滅金后元世祖忽必烈放棄金中都,將都城的位置北移,改名為大都,從此開始了北京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清代建都北京以后,大量吸收漢文化,基本上承襲了明北京城的建筑風格,對宮殿、城池、街衢、坊巷等都未作大的變更。清代可以說是北京四合院發展的巔峰時期。1990年至1998年,北京市進行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共拆除老房子420萬平方米,其中大部分是四合院,并且不乏保護完好者,許多被拆除的四合院構造之精美、質量之堅固,令拆遷工人都嘖嘖稱奇。
文革浩劫,是北京四合院罹難最嚴重時期,院中精美的磚雕、木雕、石刻、彩繪等傳統裝飾構件被蕩滌一空。
1949年后,北京傳統四合院、清代留下的王府、宅院由私產變為公產。普通住宅用的院落,變為人員復雜、 多戶居住的大雜院。文革浩劫,是北京四合院罹難最嚴重時期,院中精美的磚雕、木雕、石刻、彩繪等傳統裝飾構件被蕩滌一空。無數價值連城的藝術品,或被砸成碎片,倖存者為數寥寥。加上所謂“備戰”全民挖洞運動,進一步破壞了四合院的原有格局和排水系統。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修建紫禁城,在不遠處為加工宮殿基座設了個材料廠,取名“臺基廠”。到清代,臺基廠那條路上被幾位皇親占據建了幾座王府,從1949年后到60年代起,北京市委、市府幾十年間一直坐在臺基廠,半個世紀后的今天,其被迫遷往通州。不知意味著什么?也讓人想起“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憶古思今,如果不是1949年后認同斯大林派來的蘇聯人的無知計劃,如果愛國弱者梁思成的所有建議都被採納,北京古城會成為令中華兒女永遠驕傲的曠世古都和建筑博物館。而今,卻要被迫遷府。
然而,歷史無法復原。1972年,梁思成于貧病之中撒手人寰。生命彌留之際,他還重復著這樣的話: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長大了,我們不應該走別人走錯的路,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的交通、工業污染、人口等等,會有很大的問題。
別忘了,那僅僅是70年代之初!
半個世紀后,事實還是無情驗證了梁思成的泣淚警告——“古城”北京,已經被糟蹋得面目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