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影院/中文字幕99/91青青在线视频/精品国产高清毛片

您好,請選擇問題分類進行咨詢。
聯系電話
010-64938082
首頁 > 千秋書院 > 中外書訊
瀏覽:882次發布時間 : 2020-10-22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么沒有煉成的


作者:[美]格雷格·盧金諾夫 [美]喬納森·海特 著 

譯:田雷 蘇心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0年07月


編輯推薦:


為什么中產階級的家長都成了“虎爸虎媽”,作為“直升機式”教育方法的信徒,把孩子們照看得密不透風?


為什么這些中產階級的孩子,雖能在學術履歷的“軍備競賽”中脫穎而出,卻在青春期時成為前所未見的脆弱一代,從焦慮到抑郁,這一代似乎毫無免疫力?


為什么生于互聯網時代,孩子們卻慣于在社交媒體構筑的虛擬世界里尋找意見的共鳴,面對不同的觀點和立場,用舉報的方式來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為什么大學也失去了教育者的擔當,把學生當作永遠都對的消費者,迎合學生成為改革目標,一時間,幾乎所有文明傳統關于教育的智慧都被拋在腦后?


《嬌慣的心靈》是一部“社會科學的偵探小說”,作者抽絲剝繭,回答了“鋼鐵”是怎么沒能煉成的美國故事。對于任何一位關注教育、青少年心理,以及互聯網一代的讀者都值得一讀。


亞馬遜網站4.7星好評 | 甘陽 童世駿 施一公 渠敬東 聯袂推薦


《彭博商業周刊》2018年年度好書 |《紐約時報》2018年*值得關注的100本書


內容簡介: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嚴格安排和設計。放學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參加各種補習班以及其他有人組織并監管的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超過其他孩子。


生于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卻慣于在社交媒體構筑的虛擬世界里尋找意見的共鳴,面對不同的觀點和立場,他們往往用舉報的方式來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美國青少年患抑郁癥和焦慮癥的比例大幅激增,自殺率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心理焦慮,已經成為大學生尋求心理治療的首要問題。


與其為孩子鋪好路,不如讓孩子學會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護可能會適得其反,過度保護和過度教育,反而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脆弱的一代”。這不能簡單歸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歸咎于“嬌慣”的孩子,全社會應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變。


作者簡介:


格雷格·盧金諾夫,美國個人教育權利基金會(FIRE)主席,兼任首席執行官。先后畢業于美利堅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法學院,關注大學言論自由以及高等教育環境中的第一修正案議題。著有《自由的忘卻:校園審查與美國辯論的終結》。


喬納森·海特,1992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現執教于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托馬斯·庫利倫理領導力講席教授。著有《正義之心》和《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TED大會演講人。


田雷,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雅理譯叢”主編。先后畢業于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耶魯大學法學院。近期出版譯著《我們的孩子》。目前正與幾位年輕的朋友共同編輯“雅理讀書”微信公眾號(yalipub)。


蘇心,清華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目  錄:


序 言 智慧之旅 
第一篇 三種錯誤觀念
第1 章 脆弱人設的謬誤: 凡是傷害,只會讓你更脆弱 
第2 章 情感推理的謬誤: 永遠相信你的感覺 
第3 章  “我們vs 他們” 的謬誤: 生活是好人和惡人之間的戰斗 
第二篇 錯誤觀念在行動
第4 章 恐嚇與暴力 
第5 章 政治迫害 
第三篇 我們何以至此?
第6 章 政治極化的惡性循環 
第7 章 焦慮和抑郁 
第8 章 焦躁不安的父母 
第9 章 玩耍的消失 
第10 章 安全至上的校園官僚 
第11 章 追逐正義 
第四篇 該覺醒了
第12 章 救救孩子 
第13 章 改革大學 
結 論 明天會更好?  
致 謝 
附錄1 認知行為療法指南 
附錄2 《芝加哥聲明》 
注 釋 
參考文獻 
索 引 

媒體評論:


“嬌慣的心靈”也就是“閉塞的心智”,亦即號稱*開放的現代人,恰恰拒絕傾聽他們不愿意聽的意見和道理,并以此“自我保護”。在此意義上,本書是三十年前布魯姆那本轟動全美的《閉塞的美國心智》在新世紀的回響。


——甘陽(清華大學新雅書院講席教授、院長)

在大學生活和工作的人們,關注大學校園文化的人們,熟悉“巨嬰”“腦殘”“精致利己主義”以及各種各樣“焦慮”話語的讀者,或許都可以從本書得到許多啟發。


——童世駿(上海紐約大學校長,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

“嬌慣的心靈”是對美國當前教育病癥所下的診斷,作者抽絲剝繭,證明了大學生脆弱心態的根源在于全社會對青少年的過度保護,從家長、社群到大學都難脫干系,書中所包含的歷史教訓,值得每一位關心教育的中國讀者細品和深思。


——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

“過度的自我保護”,是這個時代心靈脆弱的征兆。今天的大學教育、公共意見乃至社會競爭似乎都在告訴我們:相信自己的感覺,遠離外界的傷害,是人生安全的*保障。殊不知,這脆弱的人設,讓人想方設法把自己擱置在保溫箱里,在無菌的真空里,結果卻使人陷入防范一切的恐懼中,陷入被迫害的妄想里。


——渠敬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面對不同的立場,排斥之意不斷升級,這不僅是大學面臨的挑戰,對我們國家的政治話語更是一場考驗。要想美國的民主還有明天,我們務必去理解究竟發生了什么,又是如何發生的。如此方能找到對策,行動起來。當務之急,從閱讀《嬌慣的心靈》開始。


——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和彭博慈善基金會創始人、三度出任紐約市市長

大學,應是自由討論的空間,現在卻正在形成獨斷和褊狹的風氣。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卓越的言論自由倡導者,他們深度解讀了校園內的怪現狀,并且告訴我們,怎么做才能讓大學堅持它們的終極理想。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教授,《當下的啟蒙》作者

我們在社會中的行為,也必須接受理性的科學分析。通過本書的科學視角,我們將能坦誠審視,為什么美國人的心理變得弱不禁風,要重新強大起來,我們當下又要做些什么。

——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天體物理學家、海頓天文館館長

盧金諾夫和海特闡釋了“直升機家長”現象及其危害。本書告訴我們,過度保護如何放大了孩子們的恐懼,使他們更難成長為可以自我管理、自力更生的成年人。孩子們必須迎接挑戰,承受壓力,直面不同的觀點,如此方能茁壯成長。

——蘇珊·麥克丹尼爾(Susan McDaniel)羅切斯特大學教授,美國心理學會前任主席

令人不快的言詞和觀念,在那些自奉為校園衛士的學生心中,經常被想象成大棒下的暴力。面對激烈的辯論,許多學生心生畏懼;若要維系他們的善惡觀,就必須讓他們不中意的講者閉上嘴巴。盧金諾夫和海特在本書中給出了精彩的分析,我們是如何墮入這種脆弱模式,在言辭和行動之間曾有過的區分如今是如何失去的,以及接下來我們要怎么做。要理解當前的校園沖突,不可不讀這本書。

——馬克·尤多夫(Mark Yudof)加州大學系統總校長、伯克利分校法學教授(榮休)

關于千秋業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聯系我們
2007 - 2012版權所有 ? 北京千秋業教育顧問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68號(陽光廣場)B2座16層1602室 郵編:100101
聯系電話:010-64938082 傳真:010-64938079 E-mail:1946642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