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將每年的4月23日確定為“世界讀書日”。
到了某個特定的時間,
就呼吁眾人靜坐以讀。
畢竟,讀書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義務。
也不止是用來讀書的日子,
還包括讀自然、讀人、讀心、讀思考……
應該說,世界讀書日是對整個人類智慧和文明的禮贊。
經常有朋友問: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其實我不太關心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我關心的是我為什么讀書。
我覺得如果我們每個人
都關心我為什么要讀書,
就是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不就是我不是我們了,我是我嗎?
“你在讀什么書?”
難道不是在問:
“你現在是誰?你正在變成誰?”
唯有書籍,能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禁錮,
拓寬靈魂的邊界,鋪展生命的廣度。
通過閱讀,一個人可以關心世界并且修煉自我,
從而獲得內心的寧靜,
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人生該走的方向。
閱了解世界,越認識自己。
在國粹君看來:這世上不讀書的理由有千萬種,
而讀書的理由只有一種:讓自己更美好。
二
古人說:書房如閨房,好書如好色。
好色在多數情況下不是一個褒義詞,
但沒有人懷疑它發自內心。
所謂食色性也,讀書也是一樣。
要成為一種本能的欲求,
要發自內心,而不能
摻雜太多功利性的目的。
那些躁動不安、事事都想
發表議論的人,那些渴慕榮利的人,
與其像蠹魚一般食之不化,
最后不懂裝懂,人云亦云。
不如像清代袁枚說的: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讀書最見真性情,
以愉快為基本標準,
這也是在讀書上的一種誠實的態度。
三
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
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生,
人可以改變世界。
讀書關系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
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素質,
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
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
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
無書可讀,不僅是個人的悲哀,
也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有書不讀,不僅是是現代一部分
中國人的一種懶惰和貧乏,
也是現代社會的一種病態和尷尬。
無論何時,都要記?。?/span>
讀書不僅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責任。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疾,
更可醫愚救國。
四
讀書能夠幫助我們,
讓我們不至于在一地雞毛的瑣事中沉淪,
讀過的書能滌盡繁茂浮華的功利,
淬煉出寵辱不驚的胸懷。
生活可能是電鉆,把心鉆成了蜂窩煤,
每個缺口都呼呼地往里灌風,
你知道那里有個洞,卻不知怎么去修補。
然后,某個時刻,
你讀到一段文字,那個洞就被填上了。
我們從一行行文字中,
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
你會知道,在你生活的這個世界之外,
還有更大的世界,有很多人曾經走到那里。
你會知道,你現在所有的情緒,
好的、壞的,憤怒的、憂傷的、
迷茫的,都有人經歷過。
成熟的閱讀,絕非獲取概念,答案,
而是一個新的觀看方式。
當人們嘗試各種不同的觀看方式,
最終站在一起,這就是同類。
人生而不同,但因為讀書,
凡目光所及之處,皆為征途。
五
山如江河蜿蜒,城如星斗不滅。
讓不確定的年代,總有確定的你,
懷抱對未知的渴望,以書為盾,讓世界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