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好書推薦
不讀書的人,思想會停止
弗朗西斯·培根曾說:“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span>在互聯網霸占心智和視線的當下,閱讀越來越成為奢侈之事。如何明智的選擇和投入,是智慧也是考驗。
尤其在身處迷茫和困境時,靜心閱讀,領悟和踐行書中的話語,會讓心態和生活都不知不覺發生改變。幫我們獲得超脫的視角和洞見,多一份人生的精彩,少一天平庸的困擾。
赫爾曼·黑塞說過:“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成為自己。”
無論任何時代,閱讀的意義都在于對外開闊眼界,對內看清自我,從而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緒會思考的人。不至于在順境時狂妄,在逆境時沉淪,在不確定的時代,隨波逐流。
01
雜訊
A Flaw in Human Judgment
丹尼爾·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雜訊》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之父丹尼爾·卡尼曼,攜手決策領域專家奧利維耶和卡斯共同推出的重磅新作;也是卡尼曼繼經典著作《思考,快與慢》之后,醞釀十年思考的里程碑式巨著。
此前普遍認為:偏差是導致判斷失誤的關鍵;但卡尼曼通過長期研究系統的指出:雜訊,才是真正影響判斷的黑洞。
作為行為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雜訊》通過兩個公式揭開“判斷出錯”的本質,并通過系統分析,從尋獲噪聲到探究人類判斷的本質;從預測噪聲到闡述緣由;探討如何改進判斷和防止錯誤的實際問題。
雜訊是隨機的,卻是致命的??崧昧笤瓌t,幫你重塑決策框架,作聰明的決策者。
如果說《思考,快與慢》擊退的是人類判斷過程中的偏差,那么《雜訊》絕殺的就是其中的另一大隱患。
深入閱讀,能夠助你重塑自己的決策框架,遠離雜訊,做一個有智慧的決策者。
02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長安的荔枝》是馬伯庸備受好評的歷史小說?!耙或T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千年來引發無限遐想,但荔枝保鮮時限僅有三天。
這場從嶺南到長安,跨越五千余里的傳奇轉運之旅,究竟是如何達成的,卻鮮有史書詳細記載。
馬伯庸以此為藍本,構建了一個大唐小民李善德拼盡全力做項目的故事,展開一場奇幻的想象之旅。
雖是歷史小說,卻能從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大城市買房落腳、職場情商博弈、不得已的違規逾矩……等,小人物的掙扎總是似曾相識。
作者將對歷史的熟稔與現實的關懷完美融合,將鮮荔枝運逾千里之距的艱難差事,以微觀人事折射出大唐宏觀社會。
寫作沿襲一貫以來的時空緊張感,不僅能看到小人物的亂世生存之道,也能感受到事在人為的熱血奮斗,結局帶著酣暢淋漓的幻滅,直擊人心。雖寫的古人,卻讓我們看到自己。
03
可能性的藝術
Politics i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
劉瑜
Liu Yu
學者劉瑜比較政治學新著,在保留理性而靈動的語言風格、清晰縝密的邏輯敘述的基礎上,帶我們跳出一時一地的政治,從高處看國際格局,形成廣闊的俯瞰視野。
政治是可能性的藝術。書中圍繞比較政治學兩個核心維度 —— 政治轉型和國家能力建立參照系,將不同國家、地區、古今納入比較的視野。
分析時代背景和全球化進程,討論不同國家的政治轉型與國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經濟對政治變遷的影響。
通過建立參照系,書中將不同國家編織在同一網絡,以此理解他國,照見自身,于差異中尋找規律,進而定位現實,理解我們自身。
政治是復雜的,但不是隨機的。
當我們將面對的政治現實,視為無數可能性之一來對待,就能從此時此地局限抽離,獲得一種全方位、多角度的政治比較視野。
04
命運
蔡崇達
《命運》是蔡崇達繼《皮囊》后,時隔八年潛心創作的長篇小說。
以九十九歲阿太跌宕百年的傳奇人生為主線,串聯福建閩南沿海小鎮幾代人的人生故事、命運選擇與時代浮沉。
全書以阿太的五段回憶,切入時間長河中人們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個本質命題。
在個人生命和共同生活中,那些在底部暗自運行、從根本上支撐著我們的信念;那些讓我們在有限的選擇和浩大的無常中站立并向前的力量;那些讓我們相信生活和生命自有意義的信念。
《命運》通過書寫一個人的無常,看見所有人的命運。既描繪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是每個人命運的回聲。“只要活下去,命運終究還是有希望的?!?/span>
作為直擊人生本質,直抵人心的驚喜之作,深刻揭示出那些與命運咬牙切齒的搏斗,沉默寡言的愛與矢志不忘的告別。
生活艱辛,多少人艱難而又沉默地蹚過日復一日;命運如海,人心有羈絆,才有著落。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本讓你感悟、給你力量的心靈著作。
05
當我們不再理解世界
When We Ceas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本哈明·拉巴圖特
Benjamín Labatut
作為智利當代作家本哈明·拉巴圖特的代表作。
書中通過五則以真實人物為原型的短篇小說,探討科學與道德、天才與瘋狂之間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這些二十世紀偉大的科學巨匠包括“毒氣戰”發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論”提出者卡爾·史瓦西、得了肺結核的薛定諤,以及物理學家海森堡等。
本書模糊了歷史、回憶錄、散文和小說的邊界,打破真實與虛構的邊界,從而創造出一種迷幻而冷峻的敘事風格。
五個自由而深刻的故事,講述了知識與破壞、光輝與瘋狂的血緣關系。
展示了恐怖與美麗、拯救生命與毀滅生命之間難以割斷的聯系,將科學的奇跡與歷史的暴行聯系起來。
無論怎樣破敗不堪、良知泯滅的時代,總有那么一些人,將自己點燃燒盡,沒有辜負人類少有的才智、那閃爍的火種。
06
福格行為模型
Tiny Habits: The Small Changes
That Change Everything
B.J 福格
BJ Foggy,PhD
“行為設計學”創始人福格博士,來自斯坦福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重要研究成果編著。
書中揭示了驅動人類所有行為的3個關鍵要素,解析了每個要素在驅動人類行為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激發每個要素更好地推動行為改變的有效途徑。
此外,書中還給出讓“福格行為模型”更好發揮作用的兩個方法:通過設計情緒來設計行為,以及通過打造高頻率小成功,讓小改變自然生長。
書中給出了福格行為設計工具箱,包含:15種人生情景與挑戰、300個微習慣配方、100種慶祝方式,手把手地教你減重、減壓、改善睡眠質量、擺脫壞習慣、提升效率……等。
本書不僅能夠幫我們輕松養成好習慣,也能夠指導我們成功對抗壞習慣;不僅能幫助個人實現改變,也能夠幫助群體直面挑戰。
只要掌握福格行為模型的精髓并加以靈活運用,每人都能輕松改變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07
納瓦爾寶典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A Guide to Wealth and Happiness
埃里克·喬根森
Eric Jorgenson
面對生活的無數挑戰,美好人生不僅靠運氣,幸福也不會從天而降。積累幸福和財富,都是我們需要用心學習的技能。
《納瓦爾寶典》收集整理了硅谷知名天使投資人納瓦爾的智慧箴言,尤其是關于財富積累和幸福人生的原則與方法。
在過去十年里,納瓦爾通過互聯網分享他的人生智慧:如何不靠運氣取得成就、如何利用專長獲得財富,以及他的幸福哲學等內容。
他的分享在網絡掀起熱議,由此改變了無數人看待生活和做出選擇的方式。
納瓦爾面對財富、人生的思考,有助于我們走上獨特的道路,收獲更理想的生活。
08
認知驅動
周嶺
個體成長到高級階段,一定會去尋找人生目標和人生使命,這是終身成長者的必經之路。
成長的根本是:持續創造價值。而個體的不斷成長,往往是通過主動做成一件件對他人和社會有利的事情來實現的。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雖然內心希望變好,行動非常努力,卻始終無法成事。
究其背后的原因,通常是因為缺少價值意識、創造意識和利他意識……等。
很多人都想快速成長,因此過分關注自我、看重自身的利益;而真正能讓我們持續進步的方式是做到成人達己。
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收獲正反饋和自豪感,這些才是自我實現的基石,和持續進步的動力。
書中通過“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兩部分,共同探索如何通過創造個人價值,獲取人生的成就感和意義感。
幫助我們更好地看清自己,破除認知局限,從而為行動指明方向。
當我們掌握用認知驅動自我,就能更好地抵達成長的彼岸:通過做成一件件利他的消逝,最終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09
素食者
韓江
亞洲首位國際布克文學獎得主韓江的獲獎之作,也是布克國際歷史上首次頒獎給單本書,而非以往的作者終生成就。
書中講述曾是普通賢妻良母的英惠,在噩夢之后,開始將自己視為一株只需要陽光和水,謝絕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
隨著她被動的反叛以越來越極端的形式表現,丑聞、虐待和疏遠開始讓她進入幻想空間。
在精神和身體的完全蛻變中,逐漸遠離為人所知的自我。
《素食者》以一種抒情卻又撕裂的風格,將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為一體。
揭示出強烈反抗對女主人公和她身邊所有人的沖擊。從更根源的層面,回望生活的悲苦和創傷,執著地袒護傷痕,充滿探索的力量。
10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one
洛莉·戈特利布
Lori Gottlieb
這是一位心理治療師的回憶錄,講述了發生在診室中的故事。
在這個小小的密閉空間里,人們會展現出最真實、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這里,人們獲得了陪伴和傾聽,也獲得了寶貴的覺察、成長與改變。
書中除了講述四個來訪者的故事,還有深陷困境的治療師自己,她切換到來訪者位置,面對另一位心理治療師訴說。
這本書從治療師和來訪者的雙重視角展現了心理治療的過程,讓我們發現:無論身份背景有多相異,人類面對的煩惱其實都相通 —— 愛與被愛、遺憾、選擇、控制、不確定、死亡,這些都是我們身而為人必須共同學習面對的議題。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膚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這本書中得到共鳴、找到希望。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在靈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無聲處聽驚雷,深刻而引人入勝。
讀書的目的,不在于幫助你獲得成就
而在于陷入泥沼時,給你內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