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小實驗,下圖有兩條首尾帶有箭頭的線段,你認為哪條線更長?
圖1 繆勒—萊爾錯覺
在我們看來,這兩條線段的“長度”是不同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它們的長度完全相同,只不過箭頭指向相反的方向。在大腦的幫助下,眼睛欺騙了我們。當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被要求估計哪條線段更長時,雖然這項任務很簡單,但我們往往會給出錯誤的答案。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繆勒—萊爾錯覺。
幾十年前,生活在南非的布須曼人(也叫桑人)的大多數成員仍然是狩獵采集者。有意思的是,困擾西方人的各種視錯覺對桑人似乎都沒有什么影響。如果你把一個剛出生的美國嬰兒交給桑人撫養,那么當這個嬰兒長大后,就不會像他的親生父母那樣受繆勒—萊爾錯覺的困擾。同樣,如果一個桑人嬰兒在曼哈頓長大,那么他就會受視錯覺影響。由此可知,就這種情況而言,感覺能力和生理機能的不同是由經驗和環境的差異造成的,而不是由遺傳差異造成的。
為什么我們與桑人不同,會被幾條再簡單不過的線段愚弄?這與我們的“視域”變化有關:在幼兒時期四周隨處可見的幾何形狀的房屋和游樂園等事物,構成了我們所見的大部分東西,于是它們“校準”了我們的眼睛,使得我們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更容易受這種視錯覺欺騙。我們通常認為理應存在的那些幾何形狀,它們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方便鋸木廠加工木材,從而生產各種尺寸的規格材料。
現代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舒適和便利,但卻導致我們自己的視覺能力下降了;又或者,視覺能力的這種變化就是為了“迎合”我們所生活的這種獨特的方形環境。無論如何,現代性必定在非常深刻的基本層面上改變著我們,然而同樣令人擔憂的是,我們對此毫不知情。
而這種“怪異”的生活方式是不是還會導致我們付出更多代價呢?
比如,除臭劑和香水的大量使用,會不會對我們“嗅覺”造成影響?到處都是鐘表的生活又會對我們的時間感產生什么影響呢?乘坐飛機旅行對我們的空間感以及沉迷于互聯網會對我們的效能感有什么影響呢?地圖會對我們的方向感或學校會對我們的家庭感產生什么影響呢?
當你能夠想到類似的問題時,你就抓住了問題的本質。
《21世紀進化論》希瑟·海英、布雷特·韋恩斯坦
出版社:湛廬文化/中國紡織出版社
在這本由著名進化生物學伉儷聯手著作的新作《21世紀進化論》中,指出人類目前正處于一個超新奇的世界,原本非常適應變化的身體,在這個超速的社會,也無法同步。這導致我們百病叢生,包括身體上的、心理上的、社交上的以及環境上的。如果不能想出有效的辦法,解決加速涌現的新奇性所導致的問題,人類就可能會走向滅亡,即成為人類自身成功的受害者。
因此,兩位作者從進化生物學的視角出發,在書中剖析了生命進化、人類進化、人類進化與環境響應、對整個生物界的巨大影響。將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從生態系統得到的第一手資料相結合,從身體、醫藥、飲食、睡眠、兩性、夫妻家庭、親子教養、教育、成人、文化和文明等11個角度揭示了上述問題的本質,并利用從進化生物學中得到的原則給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幫助人們看透現代世界的喧囂,成為更好的問題解決者。
3大原則,幫你從容應對現代生活的挑戰
在書中,兩位作者從進化生物學的視角,得出了3大原則。分別是歐米伽原則、預防原則和權衡原則。歐米伽原則是建議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優先考慮歷史性的解決方案,尤其是那些已經被證明過的解決方案。而預防原則則是指面對創新性問題時,應該提前考慮風險,謹慎行事。你能夠做某事,但不代表你應該去做。
例如,作者在書中舉出一個例子,20 世紀初,很多醫生認為闌尾是一個退化器官,對人類都是有害無益的,因此“切除它們會對人體健康有益”。這種結論極其前衛,他們認為,人的身體結構可能具有適應性,但我們的身體可能與后工業化社會帶給我們的快速變化不相匹配。
闌尾難道真的是進化給我們留下的這樣一個器官—只會帶來成本,對健康有害,并且可以很容易地通過手術切除嗎?
事實證明,答案是否定的。
闌尾只存在于少數哺乳動物體內,包括一些靈長目動物、嚙齒動物和兔子。闌尾是大腸的一個外突部分,其中含有腸道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與我們是互惠關系。我們給予由這些微生物組成的腸道菌群“食宿”,它們則給予我們抵御傳染病的能力,另外還有助于消化并促進免疫系統的發育。
此外,闌尾與周圍腸道的構成材料并不相同,闌尾還包含了免疫組織。闌尾的生長和維系還需要消耗能量和生理資源,并且在不同個體之間和不同物種之間,闌尾的大小和容量都有所不同。
據此,我們可以認為,人類的闌尾是一種適應。
然而,得出“闌尾是一種適應”這個結論,并沒有解決“這種適應為什么出現”這個問題。闌尾包含了免疫組織并積聚共生腸道生物群的事實,是我們了解它的功能的一個良好線索。研究者最近提出的一個假說是,闌尾是保護那些與我們共存的腸道菌群的一處“安全屋”。當我們患上胃腸道疾病時,身體必須通過腹瀉來清除病原體,這時闌尾就能夠為腸道菌群提供一個“家”。
事實上,腹瀉盡管是一種令人不快的體驗,但通常來說也是一種適應性反應。當然,它也是有代價的,會導致脫水以及良性的、與身體互惠的腸道菌群的喪失。當身體戰勝疾病之后,闌尾就可以使腸道內有益的菌群重新繁殖。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超過 5%的人會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闌尾炎,如果不接受任何治療,那么其中 50%的患者將死去。然而在非工業化國家,除了少數生活方式已經西化的地區之外,闌尾炎幾乎不存在。
有一個說法是, 因為我們生活在越來越干凈的環境中,因此能夠接觸到的微生物越來越少,結果,免疫系統準備不足,因此人體才會出現各種免疫調節問題,例如,各種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是癌癥。總之,衛生假說意味著,我們的免疫系統之所以未能以它們進化出來的方式運行,是因為我們對環境的清潔太過徹底了。
闌尾似乎與免疫系統面臨同樣的命運。由于腹瀉是我們身體清除致病性腸道細菌的方式,所以隨著腹瀉不再頻繁發作,闌尾從一個重要的有益細菌儲存庫,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在書中,兩位作者還引用了一個重要的比喻來說明,那就是“切斯特頓柵欄”,該原則以哲學家和作家 G. K. 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的名字命名,他是第一個描述該原則的人。切斯特頓柵欄原則主張要謹慎對待那些尚未完全了解的系統,不要輕易進行改動。因此,它是一個與預防原則相關的概念。切斯特頓這樣描述人們對于“豎立在路中央的柵欄或大門”的不同看法:
一些做派更“摩登”的改革者會興高采烈地走到它跟前說:“我看不出這東西有什么用處啊,我們把它拆了吧。”對此,更聰明的改革者則會有力地回擊:“如果你看不出它的用處,我是不會讓你拆掉它的。靜下來好好想想,如果稍后你真正明白了它的用處,我才可能讓你動手。”
就在切斯特頓寫下這段話的同時代,一些醫生認為闌尾甚至大腸是對人體內部有限空間的一種浪費。如果切斯特頓柵欄原則表明,在你發現柵欄的一些功能之前,不應拆除柵欄,那么我們可以將闌尾和大腸稱作“切斯特頓器官”。如果你留意一下現代人在沒有充分了解功能的情況下試圖擺脫的其他東西,就會發現,它們不僅有切斯特頓器官,還有“切斯特頓神靈”“切斯特頓母乳”“切斯特頓菜式”“切斯特頓游戲”等。
切斯特頓柵欄原則提醒我們,由人類創建或經過多代人選擇留下的事物,可能具有一些隱藏的好處。
《紐約時報》暢銷書、亞馬遜2021年年度蕞佳科學書籍。一部大膽且具有挑戰性的社會學著作。揭示人類成功與失敗的根源 ,探究現代生活與智識的挑戰。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解決尖銳的社會問題,看透世界的喧囂,成為更好的問題解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