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一生基本默默無聞,但其后他的名聲呈幾何級數增長:他開創(chuàng)了一些重要思想,對理解資本主義的運作和未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他認為新教使得資本主義得以發(fā)生。
與卡爾·馬克思截然不同的是,馬克思提出了資本主義的唯物主義觀點:認為科技創(chuàng)造了新的資本主義社會系統。
而韋伯提出了唯心主義的觀點:認為是一組理念在事實上創(chuàng)造了資本主義,推動了新生的科技和經濟發(fā)展。
韋伯雖生性謹慎,但卻出乎意料地給出了許多如何改變事物的理念。
馬克斯·韋伯可能是能向我們最好地解釋被稱作資本主義的經濟系統的三大哲學家之一(另外兩位是卡爾·馬克思和亞當·斯密)。
韋伯1864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國埃爾福特,在成長過程中他目睹祖國被工業(yè)革命帶來的劇變所震撼。城市規(guī)模爆炸性增長,公司大量成立,新的管理精英逐漸取代舊的貴族階層。
韋伯的父親在政商兩界左右逢源,在新時代變得很富有 ,留給兒子的財產足夠他當獨立作家。他的母親性格內向素凈,大部分時間呆在家里,身體力行基督教極為虔誠節(jié)欲的生活。
韋伯年輕時學業(yè)很成功,但當他三十幾歲時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因為父親對待母親的方式問題和他大吵一架。
結果父親第二天就去世了,兒子覺得是自己過失殺了他。這導致韋伯嚴重抑郁和焦慮。
不幸的是,他妻子瑪麗安娜和他母親很像。這段婚姻缺少歡愛,兩人神經質般爭吵不休。
直到韋伯和19歲學生愛爾賽·凡·李希特霍芬發(fā)生了一段讓他解脫的戀情,他在智識上才好轉, 愛爾賽在性方面很超前,她的妹妹弗里達和她性情類似,嫁給了小說家大衛(wèi)·赫伯特·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作者—譯者注)。
韋伯一生基本默默無聞,但其后他的名聲呈幾何級數增長—因為他開創(chuàng)了一些重要思想,以理解資本主義的運作和未來。
▌資本主義為何存在?
我們感覺資本主義很正常或是注定會發(fā)生,其實不然。從歷史上看,它只不過近期才出現,且只成功地扎根于有限的幾個國家。
大家普遍認為資本主義是科技發(fā)展的結果(特別是蒸汽機的發(fā)明)。
但韋伯提出資本主義的產生源于一套思想,特別是宗教思想,而非科學發(fā)現。
宗教使得資本主義得以發(fā)生。不是任何宗教,而是興盛于北歐的一個特別的、非天主教的宗教,資本主義曾經在北歐特別有活力,現在依然如此。
資本主義是由新教,具體來說加爾文教派創(chuàng)建,這是由日內瓦的約翰?加爾文和他在英格蘭的追隨者—清教徒們發(fā)揚光大的教派。
在他1905年出版的大作《新教徒倫理學和資本主義精神》中,韋伯列舉了他認為基督新教對資本主義如此重要的幾個原因:
◎新教每時每刻讓你有負罪感
韋伯認為天主教相對更輕松。誤入歧途的天主教徒可以定期懺悔,通過神父洗清罪過,恢復上帝眼里的好名聲。
但新教沒有滌罪一說,因為只有上帝才能寬恕罪過,而他在審判日之前不會表明心意。
◎上帝贊賞勤奮工作
在韋伯看來,新教徒因有負罪感從而執(zhí)著于勤奮工作。
亞當的罪過只有通過不停的勞作來去除。天主教舊貴族喜歡的休閑、放松和狩獵都要遭天譴。自然而然的,新教的節(jié)日和休息日少了很多。
◎上所有的工作都是神圣的
天主教徒把神圣工作的概念局限于神職工作。
但新教徒宣稱任何工作都應以上帝的名義去做,哪怕是面包師傅或賬房先生。這給所有職業(yè)以道德力量和熱忱。
工作不只是為了生存,它是向上帝展示美德的宗教使命,職員應該和修道士一樣嚴肅虔誠地對待辦公室工作。
◎社會比家庭更重要
在天主教國家,家庭曾經是(現在大多還是)最重要的。
大家為親戚找工作,幫助懶惰的叔叔、沒太多內疚地假公濟私。
但是新教徒看待家庭沒那么仁善。家庭可能成為自私自利動機的避難所,與耶穌所說基督徒應當與全體信徒的大家庭而不是自己的小家庭同休戚與共的指令相背。
對早期新教徒來說,人應無私地奉獻于社會公共領域,每個人都應被公平而有尊嚴地對待。
為小家舍大家簡直罪大惡極,應該摒棄狹隘自私和小家觀念。
◎并沒有什么奇跡
新教徒不去理睬神跡。上帝不是每天在幕后盯著,隨時扳動扳手。祈禱不見得馬上就有回應。天意顯現沒那么奇幻天真。
韋伯稱之為"世界的祛魅"。
相反,新教徒的哲學把人的行動作為重心:日常世界被事實、理性和可發(fā)現的科學法則主導。
因此,飛黃騰達并非天注定,也不能靠懇求祈禱得來,它只能是常年縝密思考、誠實行動、勤勉且明智工作的結果。
韋伯認為,這五個因素在一起成為資本主義建立起來的核心催化劑。
他的見解與卡爾·馬克思截然不同,馬克思提出了資本主義的唯物主義觀點(認為科技創(chuàng)造了新的資本主義社會系統),而韋伯提出了唯心主義的觀點(認為是一組理念在事實上創(chuàng)造了資本主義,推動了新生的科技和經濟發(fā)展)。
韋伯和馬克思之間的爭論圍繞著宗教的作用展開。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大眾鴉片”,導致人們被動接受資本主義的恐怖一面。但韋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宗教事實上是資本主義的肇因和最重要的支持者。
▌怎樣發(fā)展各國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在35個國家發(fā)展得不錯,在韋伯最先觀察的德國可能發(fā)展得最好。但在其余161個國家,資本主義發(fā)展得可以說根本不行。
這讓人困惑苦惱。富有國家每年有數十億美元救助資金轉移至窮國,用在瘧疾藥物、太陽能面板、水利系統和婦女教育上。
但韋伯式的剖析告訴我們這些物質上的介入根本沒用,因為其實從一開始它就不是個物質上的問題,我們應該從思想層面著手解決。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該帶給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qū)的不是資金和技術,而是思想。
韋伯的分析認為,一些國家的資本主義不成功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焦慮和負罪感,他們過于相信神跡,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無柴燒。
他們的成員安于假公濟私,愛家甚于愛國。
韋伯認為要成為成功的資本主義國家不見得只能轉信新教,新教不過是帶來了最先實現資本主義的思想,現在這些思想在宗教意識形態(tài)之外能夠存續(xù)下去。
換做今天,韋伯會勸告資本主義傳播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宗教對應的“文化”上。一個國家對生活的態(tài)度、希望和理解決定經濟繁榮與否。
因此改革經濟之路不應通過物質資助,而應該通過文化上的援助。
▌對資本主義發(fā)展毫無益處的兩個宗教
韋伯會告訴我們,因為這個不幸的國家心態(tài)錯了,和萊茵德國相去甚遠。他們家族觀念強,相信神跡,不認為上帝要求他們做個誠實的工匠或理發(fā)師……
韋伯的觀點是,資本主義要在發(fā)展中國家生根,帶去更高生產率和更多財富的優(yōu)勢,需要改變心態(tài),逐漸形成類似加爾文主義升級版的觀念。
韋伯在兩本著作里寫到他認為對資本主義發(fā)展毫無益處的兩個宗教——印度和中國的宗教,闡述他對全球發(fā)展的觀點。
對韋伯而言,印度教的種姓制度給每個人分配了一個無從逃脫的社會地位,以至讓任何商業(yè)努力都無效。
靈魂轉世的輪回信仰也催生了直到來世事物才能轉化的觀點。
同時,印度教對家族的意識形態(tài)減輕了個人責任的壓力,鼓勵任人唯親而非任人唯賢。
這些理念影響了經濟;今天韋伯學派會說這就是為什么日內瓦和埃爾福特有眾多很棒的公立醫(yī)院,而在金奈和瓦拉納西則屈指可數。
韋伯也注意到中國類似的無益資本主義的因素。儒學讓傳統過于厚重,人無力反思做事的方法。
韋伯寫作的時代是革命的時代。他身邊很多人都致力于改變事物: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國家主義者、分離主義者。
他也想改變事物,但他相信應該先研究世界上的政治權力是如何運作的。
他認為人類在歷史上經歷了三種不同的權力。最早期社會依靠他所稱的“傳統權威”運轉。國王依賴傳統信念和神學的吸引力提供其掌權的合法性,這種社會非常靜態(tài),極少允許主動行為。
它們隨后被“魅力領袖權威”的時代所取代,個人英雄,最有名的是拿破侖,憑借富有魅力的個性得以掌權,用激情和意志改變他身邊一切事物。
但韋伯堅稱,俱往矣,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三個名為“官僚權威”的時代,權力由大量錯綜復雜的官僚部門掌控,而老百姓對他們如何運作疑惑不解。
公職人員在會議上和辦公桌上究竟干些什么并不明了。
官僚的統治對那些想改變國家的人來說影響重大。常常有一種可以理解但實則被誤導的愿望,即認為換掉領導人就萬事大吉了,這個領導人被想象成大權獨攬、決定一切。(例如奧巴馬取代布什并沒有帶來一些人期待的變化;對這一點韋伯不會感到奇怪)
韋伯清楚,今天重大的社會變革不能通過個人魅力來獲得。感覺好像政治變革應該由激情演講、憤怒的大游行、振奮人心的姿態(tài),比如出版暢銷革命書籍來實現。
但韋伯對這些愿望持悲觀態(tài)度,因為它們并沒有順應現代世界運作的真實情況。戰(zhàn)勝官僚內部的權力只能靠知識和系統的組織。
韋伯鼓勵我們認識到變革的過程雖然復雜緩慢,但并非那么不可行。
如果我們要改善事物,很可能不得不遵循看起來不那么戲劇化的步驟,通過仔細組織統計數據,耐心地向部長們陳訴情況、對委員聽證會提供證詞和仔細研究預算來實現。
韋伯雖生性謹慎,但卻出乎意料地給出了許多如何改變事物的理念。
他告訴我們權力是如何運作的,提醒我們要改變國家,思想可能遠比工具和金錢更重要。
這是極其重要的觀點。
韋伯是思想史上繞不開的里程碑,他的理論深刻影響著我們當下的世界,他標志著現代思想的成年。
他看清了現代,真正理解現代社會運作的底層機制;他反思現代,指出現代性最深層的缺陷。直到他以“理性化”為核心,建立了一套現代化理論,才第一次全面而系統地解釋了現代社會的來龍去脈和運轉機制。
若我們要對現代文明和所處的當下有更深刻的認識,便繞不過韋伯的理論與研究。因此,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用一句話贊揚韋伯:“歷來登上學術舞臺的角色中最有影響的一個。”
為此,先知書店誠摯推薦“讀懂馬克斯·韋伯系列”:
此外,馬克斯·韋伯最重要的3部代表作《經濟與社會》、《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學術與政治》都收錄其中——
《經濟與社會》(閻克文最新譯本):對現代社會的分析鞭辟入里。1997年,國際社會學評選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部社會學著作。本書高居第一。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閻克文最新譯本):堪稱大眾知名度最高的社會學著作,對現代資本主義起源解釋無出其右者。
《學術與政治》(錢永祥譯本):韋伯一生思想的濃縮,理解其思想的鑰匙文本。
另外還有占據韋伯晚年研究中心所在的“韋伯宗教社會學”四書:《中國的宗教》《印度的宗教》《古猶太教》《宗教社會學》。著眼于宗教與社會其他層面,為讀者展現了世界文明發(fā)展的一條不容忽視的重要線索。
關于韋伯的著作,值得反復來讀,其學術成就之宏大精深,影響之深遠,在社會學界乃至整個世界社會科學理論體系上都是空前絕后的,他的思想體現了一個博大的智慧巨人。我們需要讀韋伯的書,讀韋伯的人格,讀韋伯的思想。
來源中國地產基金百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