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和教養(yǎng),在巨變的時代被作為代價犧牲掉了.......
著名藝術(shù)家、作家、文藝評論家——陳丹青論過教養(yǎng)與人文,他說,很多很多有地位的人,你仔細去看,他們未必有教養(yǎng)。那有教養(yǎng)的人是什么樣的?我們今天看他的分享:
01.教養(yǎng)第一條:
總得有禮貌
通常所謂“教養(yǎng)”,第一條,總得有禮貌。可是我到現(xiàn)在遇到有些小關(guān)節(jié),還是止不住地沒禮貌。
我喜歡逛古董店。最近我到羅馬旅游,找到兩條專賣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進去看。
有一家進去后,我就埋頭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風度的老先生問價錢。問了幾件,老先生都說不賣,我說:“為什么不賣呢?”
他就說實話了,他說:“這是我的店,你進來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問我賣不賣,我不賣。”
我很少臉紅的,當時臉紅到脖子,非常非常難為情,耳朵都熱了,想起小時候。
我小時候經(jīng)常被大人訓斥,訓斥的理由不是頑皮搗蛋、翻墻砸東西,而是沒禮貌。
所謂沒禮貌,不是你不尊敬人,是你不知道尊敬的方式。我相信很多人沒禮貌,并不是這個人不好,實際上是不懂事。
你小時候、你年輕時不禮貌、調(diào)皮,甚至粗鄙,情有可原,尤其在那么一個粗暴荒涼的時代;可是歲數(shù)大了,我六十多了,在羅馬,在文藝復興的故國,不經(jīng)意之間,小時候“文革知青”那種沒教養(yǎng),那種粗鄙的人格,就露出來,這位老人把我點醒了。
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可是所謂教養(yǎng)、所謂禮貌,全看小事情。現(xiàn)在我想咱們可以說下去:今天,我們的所謂“人文”狀況,出了什么問題?我們普遍的教養(yǎng),出了什么問題?
問題很沖突。一方面,在我?guī)资暧洃浿校袊膰\,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好。可是呢,也是因為這二十幾年的經(jīng)濟體制轉(zhuǎn)型,中國又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大問題,什么問題呢?
總括來講,就是全國上下,大家都同意,我們的人文素質(zhì)發(fā)生很大的問題,大家都不滿意。
02.教養(yǎng)是裝不出來的
再舉個例子。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有個案例,美國愛荷華州,一位中國留學生槍殺了他的三個老師,還有他的一個中國同學。
矛盾發(fā)生在哪兒呢?發(fā)生在他和另外一個天才學生,溫州人,農(nóng)村出來的,兩人都在愛荷華州立大學修天體學,都師從同樣的導師。
但是呢,盧剛沒得到獎學金,另一個同學得到了,盧剛沒得到他要的分數(shù),另一個同學得到了。
他忌恨同學,也忌恨老師。他帶了手槍把幾位老師一個一個打死,很從容。當時老師躲在課桌椅底下,懇求他,他很冷靜,一槍打死一個。
▲盧剛殺死以上6人后飲彈自盡
事情發(fā)生后,美國非常痛惜,并不是痛惜他開槍殺人,因為美國經(jīng)常發(fā)生校園槍擊案,隔三差五會有報道,這是美國的老問題——
美國痛惜什么呢?在全世界研究天體物理方面,一共有6個最頂尖的教授,現(xiàn)在有3個沒了,五六十歲左右,被打死了。
真正動人的是后面的故事,中國人聽了,簡直匪夷所思。
愛荷華區(qū)是個大學區(qū),有將近上千名中國留學生,盧剛案發(fā)生后,全體中國留學生和家屬非常緊張,壓力大極了:我們在別人國家犯了案,殺了人,出門怎么面對美國人?
可是就在案發(fā)當天晚上,愛荷華州所有中國留學生家門口都有一封信塞進來,是當?shù)亟烫蒙l(fā)的,大意是說:“請所有中國人不要緊張,不要愧疚,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請大家一起為死難者祈禱,為兇手祈禱。”
中國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學、上班,到了學校、公司,又受到美國同學和同事的口頭安慰,然后教堂請中國人,不管你信不信教,都來參加儀式,原諒罪人,超度死者。
我們可以想想,這事發(fā)生在我們國家會怎么樣?
我相信政府會有理性,不見得失控、失態(tài)。但這里發(fā)生一個問題,就是在一個道德傳統(tǒng)沒有中斷的國家,或者道德傳統(tǒng)嚴重中斷的國家,一旦發(fā)生這種悲劇,你會見證二者的差異。
▲ 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
另一個有關(guān)教養(yǎng)的例子。
梁啟超怎么去世的,大家知道嗎?
可是梁啟超怎么說?他的第一反應,是請周圍人千萬別跟媒體說,不要公布。
他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y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zhuǎn)過來,如果因為我的腎切錯了,社會上知道了,老百姓又會退卻,不信西醫(yī),所以別公布。
大家想想,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xiàn)代化做犧牲。
大家會說,這是他的道德、思想,這是他的精神,可我覺得這是教養(yǎng)。
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guān)的大節(jié),教養(yǎng)裝不出來。
梁啟超知道自己完蛋了,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性命,這僅僅靠的是思想道德嗎?
03.大學培養(yǎng)有知識的人
但不一定有教養(yǎng)
現(xiàn)在,沒有人提“革命”,為什么?因為國家付出了幾十年的代價,知道那是一句空話。可是今天我們忽然要提“人文”,以我對“文革”的記憶,我會警惕:又是一句空話!
“人文”這兩個字,漢語原來沒有的。這個詞,實際上最早是從“文藝復興”那里來的。
文藝復興以前,漫長的一千多年中世紀,上帝頂要緊,人是上帝的仆人,上帝的罪人……到了文藝復興,所謂“人”,所謂“人的價值”,抬起頭來,簡單說,就是世間一切,人最重要。
文藝復興有一件標志性作品,就是米開朗琪羅雕刻的《大衛(wèi)》,全裸體;還有波提切利,畫過“維納斯誕生”,也是全裸體。
他們以上帝的名義來畫凡界的人,或者說,以凡界的人的樣子,來畫傳說中的神——人覺醒了,一切以人為本。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切以人為本”,實際上是從意大利人文主義那兒借過來的。
▲ Photo by Adam Gritco on Unsplash
按理說,中國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現(xiàn)代化教育,文藝復興的價值觀和所有學科知識,我們差不多都掌握了,都在傳遞中,為什么我們今天還要來提人文教育?要提人文素質(zhì)?
我回國后一直不明白,什么叫“素質(zhì)”?都說“這個人素質(zhì)太差了”,我不太懂,然后又聽到全國在搞人文素質(zhì)教育,我也不太懂,這句話在我出國前不流行的。
素質(zhì),也泛指很多內(nèi)涵,但我寧可用比較老的字,叫做“教養(yǎng)”。我知道我既沒知識,又沒教養(yǎng),所以我對沒教養(yǎng)的事情,特別敏感。
教養(yǎng),是我們中國自己的一句話,源遠流長。這個“養(yǎng)”字,是要時間的,一個孩子養(yǎng)大,一條小狗養(yǎng)大,都要時間。一個國家整體人文發(fā)生問題,我想,首先是許多個人的教養(yǎng)發(fā)生問題。很多人都缺乏教養(yǎng),總起來看,很可怕!
現(xiàn)在大學的教育,大學培養(yǎng)人,是“有知識、沒文化,有專業(yè)、沒理想”,或者說,你有地位、有學位,但你不一定有教養(yǎng)。
我們隨時看到很多很有地位的人,比方說教授、官員、社會名流……但你仔細去看,他們未必有教養(yǎng)。我本人的沒教養(yǎng),剛才已經(jīng)是個例子。
我有一次在廁所里正撒尿。
一個儀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歲的樣子,是個研究生,非常帥的小伙子,立刻跑過來站在我后面大聲說:
“你是不是陳老師?我是從江西來的,你在江西插過隊,我要跟你照個相。”
我非常尷尬,因為我正在撒尿,他完全不懂應該在外面等我,那樣沒禮貌,不懂得不可以這樣子對一個長輩說話。
出了廁所,他早已準備好了照相機,把我像人質(zhì)一樣一把夾住,不由分說就拍照。
這種情況我不止一次遇到——雖然并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一上來就拍照,拍完就走,然后跟人說,你看!我跟陳老師合影。
我們小時候,所有大人都不許我們這樣對待人,可是如今變成大學里司空見慣的事情。
不是對我一個人,所有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或必須認識一下的,都這樣,行話叫做“混個臉熟”——這就是沒教養(yǎng)。
【全文完】
(轉(zhuǎn)載于:上海市徐匯區(qū)心理咨詢協(xié)會。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和原發(fā)布平臺的辛勤付出。版權(quán)屬原擁有方。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由于版權(quán)不明,若涉侵權(quán),指正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