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曾言:人生而無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變得愚蠢。
如何理解羅素這句似乎與我們的常識相距甚遠的話?
顯然,我們不能把這句話極端看待,因為羅素本身長期從事教育行業,且自己就是英國教育體系的一個結果,如果說教育使人愚蠢,豈不是要說羅素在助紂為虐,而且他自己并不愚蠢。
羅素并不是反對教育,而是反對壞的教育。而所謂壞的教育在羅素的眼里就是使人變得愚蠢的教育,“教育應該培養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某種特殊的信條就是真理。”
尤其是所謂灌輸型的教育,教育的一方掌握著無限的權威,學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服從,在羅素看來這就是壞的教育,會使人變得愚蠢。
在羅素看來“不僅不應當要求教師發表千篇一律的意見,而且要盡可能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教師各抒己見是健全的教育所必不可少的。”
如果只允許講授一種意見,學生很容易變得輕信、盲目,以至于認為世界上只有這一種“真理”。
如果為了保護學生,而采取選擇性的教育,甚至是對于某些“危險”的事情避而不談,結果只能使得喜歡刨根問底的頭腦陷于僵化或另尋他處找答案。
而等到一些按部就班的學生長大成人,了解到某些真相,最常見的結果是“喪失一切社會理想”,徹底的犬儒化,不關心公正是非,變成精致的利己者,不負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
在古代,中國少有大規模的教育,私塾和書院盛行,受教育者也僅僅是少數人,教育內容有限,各個朝代以儒家經典作為馴服人們的工具,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這份工作往往由精通儒家文化的人采取“教化”的方式來進行。
漫長的古代社會除了先秦時期,人們的思想被禁錮在了特定的文化之中,使得傳統社會長期趨于穩定。
現代社會中的教育顯然與傳統不同,也不應該相同。
義和團因官方的推波助瀾和民間教育而走向狂熱,他們不理解在中國之外還有文明社會存在,甚至比中國還要更加文明,將外國人斥責為“鬼”,視一切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為異端邪說,以至于采取瘋狂的暴力行為。
這就是教育帶來的一種愚蠢。
就像羅素所言:“教師應該努力在學生中培養的品格,莫過于寬容。”
寬容意味著接觸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意見,在不同的信息中進行取舍,教育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導,然后相信學生能夠做好取舍和自己的選擇。
現代教育培養的應該是健全的現代人,擁有獨立的見解和人格,能夠負擔起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對社會事務有熱情和信心,能夠理解和包容不同于自己的見解和文化。
如果教育淪為工具,并不會使人變得更加聰慧,相反的是,教育的越多,就會使人越愚蠢,因為他腦中的偏見也就越重。
而像知識豐富的人往往很少會陷入狂熱之中,蘇格拉底的格言就是,“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因為他知道沒有絕對的真理, 只有愚蠢的人才會異常堅定且沖動。教育“總該留有余地,允許例外,不然的話,最后將毀滅人性中所有美好的東西。”
(本文選自公眾號多思考一點的文章,轉載僅供學習交流,圖文如有侵權,請來函刪除。)